2021年寒假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2021年寒假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日期:2021-01-20] |
在2021年寒假疫情防控工作
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郭毅浩
(2021年1月11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20年12月25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议,部署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教育系统“两节”期间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2月28日,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寒假前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就做好全省学校寒假假期和明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抓好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2020年12月31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了14个方面的工作要求。2021年1月9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王市长进行了工作部署。今天,我们召开会议,就是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做好全市教育系统疫情常态化精准化防控工作,确保学校寒假假期和明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平稳有序。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重点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总结经验,匡正策略,持续巩固工作成果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市教育工作者既突出战“疫”这个重点,又整体考虑教育改革发展,实现“双线作战”的“两个胜利”。全市开学复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开学复课及后期常态防控工作平稳有序,省教育厅专项督查组对南通开学复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在省教育厅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视频会议上,市教育局作为全省唯一的设区市代表,介绍了开学复课工作经验。9所在通高校党委书记携手“战疫”英雄同上“开学第一课”,被央视等各大媒体报道。市教育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回顾总结全年的疫情防控工作,有四个方面的经验做法必须继续坚持和发扬下去。
(一)紧扣一个目标。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不让一个疫情隐患进入校园,不让校园发生一起疫情病例,不让一所学校因疫情传播而停课停学”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目标。
(二)抓实两大举措。一是夯实常态管理。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相关文件49个和“7项21条”学校常态化防控要点,必须贯穿于教育系统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二是加强统筹推进。既突出战“疫”这个重点,又整体考虑教育改革发展,实现“双线作战”的“两个胜利”。
(三)健全三项机制。一是监测预警机制。继续落实入学健康观察筛查制度,落实每日体温检测制度,落实晨午检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二是应急反应机制。依据4个应急响应等级,落实应急处置机制。三是协调保障机制。继续落实疫情防控物资的动态补充机制,落实疫情防控联防联控机制,落实疫情防控联席会制度。
(四)压实四方责任。一是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压实各地对辖区学校管理的属地责任。二是充分发挥学校防控组的功能职责,落实行业主管责任。三是压实各学校(单位)的主体责任。四是通过宣传教育、家校联系等途径,强化师生和家庭自我管理责任。
二、审时度势,慎终如始,科学实施精准防控
去年下半年,全国疫情防控工作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我们及时调整工作策略,重点围绕“领导体制常态化,防控措施常态化,应急演练常态化,物资补充常态化”四个方面,推进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总体上,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没有削弱、防控措施没有放松、工作力度没有降低,时刻保持着对疫情的高度警惕。
虽然,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风险依然存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一是从国际上看,全球疫情已成燎原之势。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8500万大关,累计死亡病例180多万。欧美国家疫情二次暴发,非洲、拉美、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压力巨大;自最初英国宣布发现病毒新毒株以来,变异毒株传染病例已经在多国相继宣布出现,其中包括英国、南非、加拿大、日本、西班牙、瑞士、瑞典、法国、美国等。中国上海等地也报告了最初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自英国宣布伦敦及英格兰东南部分地区实行“封城令”后,日本也宣布至1月底,暂停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新入境。因此,全球抗疫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二是从国内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巨大。首先“外防输入”方面,病毒输入的通道更为复杂。开始,由人传人,发展为物传人,前期有过“电梯按钮传染”“门把手传染”的报道。现在,由进口冷链食品传染,发展为非冷链物品传染,如天津市检出一批外包装标本呈阳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真是防不胜防。其次,“内防反弹”方面,压力巨大。今年冬季低温冰冻天气多,加剧了新冠病毒长期存活和传播。国内多个城市暴发了局部聚集性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数量达到64个。石家庄一夜之间按下暂停键,所有居民小区禁止出入,3天之内完成1100万人核酸检测。同时,春节期间人口将大量流动、集聚,管控难度将明显提高,聚集性疫情风险也会成倍放大。与此同时,全民抗疫的麻痹松懈心态却在潜滋暗长,沈阳第二次疫情的发生,就源于当事人没能按照防疫要求做好居家隔离。
三是从本地看,南通也不是世外桃源。第一,南通前期也检出冷链食品外包装阳性;第二,虽然南通是人口流出城市,但是春节期间就是人口流入城市,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如“百万铁军”等,都将返回南通。我市以往春运期间实际发送旅客人次在250万左右。这些人中有很多是我们的学生家长,教育系统的防控工作需要延伸拓展到学生家长层面。第三,上个月省里通报了冬季重点领域疫情防控综合督查情况,在我市发现问题24个、数量列全省第3。在调研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公共场所没有认真执行测温、扫码等要求,戴口罩出行的群众占比也不高。
总的来看,今年寒假疫情防控的难点在于疫情的不确定性与人员的广泛流动性之间的矛盾。我们既不能仅仅凭疫情的可能性,就禁止假期师生的活动。也不能因为客观上人员的流动,而推卸疫情防控责任。各地各校要站在保护师生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今冬明春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辩证思维,统筹兼顾,牢牢守住教育系统疫情防线,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谋划寒假和春季开学安排。
今年全市中小学放假的时间是1月29日到2月22日,大中专院校放假最早的是1月1日,最晚的是1月30日,开学时间集中在2月27日到 3月1日三天时间内。今年的寒假与往年的寒假不同之处,更加突出提前量、强调计划性、落实可控性。我们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的形势,精准研判,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一体化安排师生员工寒假期间的“学习、生活、防疫”三大板块。寒假期间不安排返校日或返校活动。高校要安排师生分批次有序错峰离校和返校,确保离校师生员工行程可追踪。留校学生减少不必要外出,为其制定“一人一档”信息台账,妥善安排留校师生寒假生活。
(二)切实抓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重点。
1.抓好指挥应急值守。当前,防控压力陡然剧增,我们必须迅速回复迎战状态。会后,各地各学校要立即实行24小时值守。寒假期间,各校要安排一名校领导、一名中层干部、一名值班老师全程在校值班,确保疫情防控指挥体制不放假,确保突发情况第一时间联系到位,确保应急响应行动有序有力进行。
2.抓好人员流动管理。抓好寒假期间人员的流动管理,对教育系统是一大考验。我们要执行寒假期间师生员工管理的三项制度:一是严格落实请假报告制度。寒假提倡就地休息,“非必要不离开,离开必请假”。教职员工向校长请假,学生向班主任请假,相关人员一旦身处疫情地区,第一时间上报。各校要同时建立人员假期流动去向日统计制度,精准掌握假期每个师生的活动去向。二是严格落实“三个不得”的要求。所有师生员工不得赴境外(不含澳门地区)旅游探亲,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的设区市(地级市),身处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返校。三是严格落实人员流动中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开学前14天全面落实“日测温”“日报告”制度,对假期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旅居史的一律先到本地进行14天健康观察,入校前必须提供7天内的核酸检测报告,方可入校。
3.抓好重点人员管控。对学生有家庭共同生活成员是“境外返通人员、中高风险地区返通人员、从事冷链食品等高风险行业人员”这三类的,学生要列入学校重点关注对象,落实好“一人一档”、“专人专管”等措施,确保上述三类与学生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解除隔离观察或居家观察阶段不与学生密切接触,确保学生不被家庭感染。1月8日晚上,我们重点排查了近半个月内是否有到过中高风险地区又返回到学校的师生。虽然截至1月8日,各地各校是“零报告”,但仍需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市指挥部已经发布了《关于实施全民参与冬春季常态化防控十项措施的通告》,要求对境外返通人员、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执行“14+7+7”医学观察措施,即“14天集中医学观察+7天集中健康管理+7天社区居家健康监测”措施,我们要严格执行。
4.抓好学校内部管控。持续抓好家门、校门、班级门这三条预警线作用的发挥,按照“人物同防”“多病同防”要求,抓住快递进入校园和冷冻食品进入后厨两条物流线,落实“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要求,切实抓好学校的内部管控。按照底线思维,采取兜底措施,有效封堵病毒校内传播的各个路径,确保校园不发生聚集性疫情。当前,重点抓好学校重点工作中的疫情防控。1月22日起全市中小学进入学期期末考试,1月23日到25日,近3万高三学生要参加新高考适应性演练,这些重大活动,我们要按照防控指南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5.抓好培训机构管理。中小学放假前后,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对面向儿童青少年开展培训的机构组织一次拉网式巡查,重点检查培训机构是否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指导培训机构做好人员管控,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加强各类学习、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和重点部位的针对性清洁消毒,配备足够的盥洗设施。各地教育部门要发挥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公示作用,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出现疫情防控漏洞和隐患。
(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
要通过线上会议或告家长书的方式,开展疫情防控专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师生及家长“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认识,养成“三种习惯”,强化“三种意识”,倡导“三种风尚”。“三种习惯”:随身携带口罩和免洗手消毒剂等物品,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场所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注意勤洗手,“一米线”、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三种意识”: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规范就医;主动向社区和单位报备个人及家庭成员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和人员接触史;接收快递包裹、在家清洗冷链食品时,佩戴一次性口罩,打开货物前用酒精对其包装进行消毒;“三种风尚”:春节期间不串门拜年,使用微信、视频、电话等非接触拜年;置办年货时,不购买来源不明的进口冷冻食品,不从中高风险地区、国(境)外网购、海淘物品;不邀请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来苏人员聚餐,家庭聚会尽量控制10人以下。以上内容是归纳、整理了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文件精神,具有法律效力。请各地各校务必传达到全体师生员工及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自觉执行,互相监督。
三、强化组织,压实责任,严守学校防疫底线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各地各校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寒假期间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最重要工作来抓,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切实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确保防得住、防得稳、防得牢。
二是强化联防联控。构建“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配合、学校组织实施”的学校疫情防控网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卫健、公安、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学校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督促指导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各学校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学校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确保各项工作平稳顺利。
三是建立工作清单。放假前,各学校要“组织一次自查,开好两个会,填好三张表”。组织一次自查:查清是否落实“五有”要求: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等措施。开好两个会:一是寒假疫情防控部署会。重新学习相关要求,明确人员分工和岗位职责,组织应急演练。二是疫情防控专题教育会。做到三个讲清,讲清当前国内外的疫情形势,讲清国家关于个人防护的政策规定,讲清学校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填好三张表:一是师生员工共同生活的重点人员汇总表。各地各校要主动沟通疾控部门和社区,做到“应统计尽统计”。二是师生员工假期流动去向统计表。对师生员工假期轨迹管理实行“日报告”“零报告”。三是假期值班表。
四是加强督导检查。各地要采取随机选择、不打招呼的方式,围绕属地责任、教育部门行业管理责任、学校(单位)主体责任和个人家庭防护责任落实情况,围绕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员、重点物品储备情况开展督查。对发现的管理性、技术性、责任性问题,要坚决督促整改到位,消除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
最后,根据当前安全形势和假期前后的特殊时节要求,再强调三点。
一、进一步落实属地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清当前的安全形势,看到岁末年初和极寒天气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规律,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盲目乐观的心态,及时、认真做好工作部署、安全提醒、检查督促,全面排摸各类风险隐患,确保所属学校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二、全面做好安全专项整治“一年小灶”与“三年大灶”重点任务衔接。根据《三年安全专项整治总体方案》,关注四项工作:一是借“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专治整治”时机,落实《南通市中小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指导意见》中相关规范;二是以“学校集体外出用车安全专项整治”为契机,全面加强校车运行监管和学校包车报备管理,严禁校车不按报批线路行驶和规定站点停靠、严禁超速,严禁违反《南通市学校集体外出用车管理报备程序》要求,加强驾乘人员教育与管理。三是查清消防安全隐患,加强对学生宿舍、配电箱、机房、食堂、物资库房、垃圾场等易发火灾的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彻底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和苗头。四是毫不松劲的做好三年整治的衔接工作,细致谋划2021年整治工作任务,落实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刚印发“智慧安防校园”五年建设方案,高质量完成“雪亮工程”教育视频汇聚,提高学校人防、物防和技防实际工作水平。
三、认真落实假期前后安全管理措施。各地各校要用充分利用好“南通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和各类有效教育资源,做好放假前安全专题教育,落实教育工作责任,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放假前,各地各学校要组织一次全方位安全检查,落实寒假值班值守制度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和值班,教育行政要加强检查督查,确保各项安全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同志们,行百里者半九十,致胜利者积跬步。让我们扛起责任、经受考验,稳打稳扎、步步为营,为做好抗击疫情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而共同努力!